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工作动态

“首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30日 【字体:

2014年9月18至19日,“首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民族文学研究所承办,论坛主题为“当代社会口头传统的再认识”。论坛开幕式由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主持,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朝克参加论坛并致辞。


    会上,张冠梓局长代表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向论坛的召开致以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我院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已由建站初期的三个发展到十六个,覆盖全院三十七个研究所。2005年,我院开始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在多学科领域共同举办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截至目前,已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成功举办博士后论坛三十二届。同时,他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的相关情况,鼓励广大博士后积极向文库投稿。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进一步加强博士后之间的交流,把民族文学、口头传统研究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理论观点提出来,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民文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朝克指出,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研究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历史上的“九•一八”,中国遭到日寇侵略,民族复兴与文化复兴的问题得到有识之士的热烈讨论。中华民族的文化、文学是由56个民族的文化、文学组成的。历史上承载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有形文化,另外一条是无形文化。无形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口头传统。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文化标准化、工业化、大众传媒等因素影响,世界各民族的本土文化传统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口头文学迅速消亡。因此,在倡导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对口头传统发生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保护的原则、方法与实践。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我院等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30余博士后和青年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他们分别来自汉族、满族、达斡尔族、傣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瑶族等8个民族。

 


人事教育局局长张冠梓在开幕式上致辞

 


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朝克在开幕式上致辞

 


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主持论坛开幕式


 (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王宇 供稿)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