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流动站设置

从“哈佛一年”谈青年人如何求学和成才——张冠梓局长为人事教育局第一期青年读书班作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9日 【字体:

316 ,在我局党总支、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青年组、团支部策划承办的“人事教育局青年读书班”正式开班,张冠梓局长、钱伟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开班动员。会议由青年组李天明组长主持。
  张冠梓围绕“青年人如何求学和成才”为全体青年同志作了“我的哈佛一年”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建带团建历来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举办青年读书班是为广大青年同志搭建了一个加强交流的宝贵平台,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应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
  张冠梓将他在哈佛学习工作的经历与全局青年同志分享。他表示,此次交流系命题作文,努力做到一要用事实说话,讲述一段平实的阅历;二是用图片说话,图片不在美,而重在于讲述背后的故事;三是用别人的话说话,选取一些哈佛格言与大家共享。整个报告会持续近三个小时,内容颇为丰富,近百张充满人文气息的照片,数十个生活工作的点滴瞬间,几段朋友交往相知的小故事,将“哈佛一年”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一、一个哈佛梦: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张冠梓坦言,先后有三次机会前往哈佛学习,前两次机会都失之交臂,08奥运之年,哈佛之行终于圆梦。谈到这里,他动情地说,当时出去一门心思想搞好研究,有着从事研究工作的朴素情感,所从事的法律人类学专业等也已有一定的积累,于是下定决心辞去职务,来到哈佛。
  二、校园生活: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校园生活新鲜又陌生,谈到此处,投影仪呈现一幅幅哈佛校园美景,那是哈佛的第一天、听课、读书、讲座、采访、走遍美国的田野调查。张冠梓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期间,认真学习研究了“政府与宗教”、“政治民主”、“中国法律文化”、“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与现代化”等课程,在认真调研基础上作了《草根民主(基层民主)》的报告,探讨藏族农村、印第安部落的民主,对比老百姓参与政治、公共事务的渠道。同期的同学既有各国政府高级官员,也有世界知名企业高管,通过交流,思想碰撞出了火花,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表示,通过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任重而道远,文化的传授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谈到图书馆,他很感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有100多个,即使每天读书到凌晨两点,也深感时间远远不够。
  三、采访与调研: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张冠梓在美国工作学习期间,在组织或亲身采访46位顶级中国问题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加以编辑整理,回国后不久便出版了《哈佛看中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系列访谈》,另一本书《多向度的法——世界法律人类学家系列访谈》即将出版。同时,开展了“世界华人文学大师——王鼎钧访谈”、“印第安部落探访”等重要访谈。他向大家讲述了整个访谈从策划到实施的历程,其中的不易和难题如何一一化解。谈到这里,在座的青年同志无不为张冠梓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深深打动。
  最后,张冠梓从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等角度为广大青年同志总结了“哈佛一年”的收获。他指出,世界其实很小,中国其实很大;未来能走多远,不取决于已经走了多远,而取决于对走了多远有清醒的记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也向全局青年同志提出殷切希望:既要有想法,也要踏实做事,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全局青年与张冠梓继续就学习、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张冠梓现场答疑解惑,交流场面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明确树立自身目标,既要做梦想家,也要做行动家;既要做策划家,也要善于行动;应多思考,多动手,在我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关键时刻,做好本职工作,多提有益建议。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