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在河南开封举行
2014年11月14至16日,第三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大学承办。论坛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副院长、院博士后管委会主任李扬,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院学部委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院人事教育局局长、院博士后管委会委员张冠梓主持开幕式。院副秘书长、院博士后管委会委员谭家林,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出席开幕式。
李扬副院长指出,要想成为一个学者,必须研究文化,在中国就必须研究中国文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所以,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对这样一个主题应该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了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另一个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犹如车子的两轮,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会是我们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治国理政的支柱。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讨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党中央的决定是非常英明的,高瞻远瞩,理论上也非常完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要有艰苦不懈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去丰富党的这个决定,使得这个决定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真正落实。所以,我们广大博士后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来助力中央政策的落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李景源主任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目前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发展已经和正在影响世界变迁的时刻,这是作为文化人应该想到的。文化界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回应国际社会针对中国在价值观领域提出的各种质疑。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就是要讲好中国的发展理念,讲好中国的文化理念,这在当前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王立民书记在致辞中强调,本届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文化发展”为主题展开,这个主题适应了我国文化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论坛以多形式、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文化发展研究作为“时代号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思维,努力提高理论研究的效能水平,努力发挥文化发展研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与重大作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回顾了我国博士后三十年工作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学科门类越来越全面;二是流动站覆盖区域越来越广泛;三是产学相结合越来越紧密。他强调,明年全国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回顾博士后工作在过去三十年走过的道路,取得的主要成绩,思考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解决我国博士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发展博士后事业。中国社科院是我国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设站单位,发展非常迅速,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所有学科领域,承担着国家的重大任务和工程。2012年,中国社科院总结了二十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后工作发展,这将为明年我们总结博士后制度实施三十周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他希望与会博士后能够通过本次论坛,传播文化新理念,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最后,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在开幕上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届论坛共设文化立法主题峰会、思想实验室、论坛主题峰会、博士后主题峰会和博士后圆桌论坛等多个分会。论坛与会专家和博士后围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文化发展的法律环境与文化立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经专家评审,本届论坛共评选出“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入围奖9名。
论坛共收到会议论文百余篇,涉及除教育学之外的其他12个人文社会科学门类。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30余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近90名博士后参会。
上一篇: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博士后论坛在苏州大学举办[12-31]
下一篇:“首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