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继续教育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所局级干部队伍——高全立在新任所局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6.12)

 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引导广大干部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这次全院新任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就是为贯彻中央精神,加强所局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对2004年底以来新任所局级干部进行培训。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新任所局级领导干部对新任领导岗位的认知能力,以及管理公共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内部矛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安全稳定和激发创新活力的本领,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彻好会议精神,是当前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切实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学习中,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五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条贯穿《决定》始终的主线,切实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关于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两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判断,切实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切实把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学深学透;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从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的重大举措;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重要论断,明确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个大单位,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需要一个和谐稳定,创新发展的良好科研环境,同时更需要全院同志特别是局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不懈努力。全院现有所局级单位50多个,所局级干部近200人,所局级领导干部在全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起着中坚作用。因此,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院工作任务的完成,关系到全院近7000人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对此,院党组非常重视,并经常强调和提出要求。对于全院所局级干部队伍的现状,总体讲是好的。在政治信念、素质标准、敬业精神、勤政廉洁等方面,绝大多数同志表现是突出的,起到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的同志身在其位不能很好地谋其政,主要心思没有放在单位工作上,考虑个人的东西多一些,讲实惠的东西多一些;有的同志身为领导不敢坚持原则,对出现的问题不批评,对不良倾向不制止,对违规违纪现象不斗争,左右逢源,到处讨好;有的领导干部全局观念不强,善于争权争利,算计个人得失,胸怀不宽,遇事总是先考虑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还有的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又不注意学习,平时不想管事,也不会管事,遇到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处理不当,导致局面复杂化;还有的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起不到领导干部的作用,甚至以大错没有,小错少犯,成绩不多,照样能干的“标准”,给自己定位,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我们应该认识到,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与推动工作是成正比的。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不能起到表率作用,没有推动创新发展的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想使干部群众有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无法保证让大家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工作上。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社科院的发展,首先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所局级领导干部抓起。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领导和领导工作

关于领导,顾名思义就是带领和引导。它有时指以一定的方式带领、引导被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的实践活动的集团,有时指实行领导行为的个人。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引导、指挥、协调、组织和教育。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江泽民同志讲:“什么是领导科学,我认为领导科学就是指领导工作中合乎客观规律的东西”。领导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管理科学,因为领导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它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综合问题,它需要的是政治、思想、社会等各方面的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领导工作是通过能力来实现的,但是,领导职务的晋升不等于能力的自然提高,领导能力是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同时领导也是权力、责任和义务的统一。首先领导意味着有职权,其次责任又是领导的根本属性,还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就是服务,其宗旨又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这又是领导干部的神圣义务。

关于领导干部的作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我们党,首先在于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毛泽东同志曾讲过:“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践证明,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部门,只要领导工作坚强有力,协调到位,工作推动力度就大,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强,就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事业就会不断发展,群众就能看到希望,并且对领导充满信心。相反,如果领导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该管的事没人管,该做的事没人做主,遇到矛盾和困难都躲着走,正气不能得到弘扬,歪风邪气不能得到有效制止,人员思想涣散,矛盾尖锐等现象。长此下去,单位不可能有希望,领导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一个单位或部门反映出的状况,无论是好还是差,其实质是领导或领导班子的工作结果。

我们这些同志有的是刚走上所局级领导岗位,有的是刚从副职走上正职领导岗位,其身份、责任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希望大家要很好地转换好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不能只懂得名誉、地位和权力,不懂得责任、义务和要求,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群众,或者不懂领导,不会领导,靠瞎指挥干工作,如果再加上不注意改进自身长期存在的毛病,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本来领导别人,就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领导工作是一门能够展示综合素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因为群众都是裁判,而且“裁判”是多数,“运动员”是少数,我们始终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表现出来的东西必须是货真价实的。要做好领导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种能力的提高。

1、思想领先的能力。所谓思想领先,就是说在思想境界上要有比群众高一些的地方。作为领导者,思想境界不能高于群众,遇事群众做不到的,我们也不能做到;群众不理解的,我们也不理解;群众怎么说,我们也怎么说。那么,群众推选我们,组织任用我们干什么?我们必须首先要在思想境界上走在群众前面,有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别人的能力。思想领先就是要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努力进取积极奉献、善于吃苦乐于吃亏、廉洁自律等方面做出表率。最有说服力的还应是品德高尚,德是革命化的集中体现,是领导者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创造业绩的重要基础,展示出来的应是思想品质好,公道正派,勤政廉洁,使人敬佩,受人尊重。

2、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在一帆风顺的条件下当好领导是不难的,难的是在复杂环境下,能够具有从容应对、妥善处置的能力。因为领导者面对的都是纷繁复杂的环境,而且事物的可变性又很大,很难用一个模式套用所有事物,特别是在复杂的环境下,最需要的是领导,群众最期待的也是领导。所以领导者必须具备在任何情况下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科学决策的能力。科学决策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还不被人们所注意。实践中善于观察问题的同志可以看到,同样的问题由于决策者的水平不同,对事物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和结果。有的领导遇事为什么能够准确地把握事务的本质,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周密的方法步骤和良好的处理结果,有的为什么就不能,这中间就反映着决策的水平,即科学化程度。反映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遇事不是凭着对工作对象的一般了解,而是对工作对象的综合情况有全面理解。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全面、预测科学准确、分析恰当、方案齐全、步骤清晰、责任明确等。作为领导者,不但要有前瞻思维、善谋实干和处事果断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决策科学、准确无误的能力。否则只能是点子越多,干劲越大,离实际需要越远,甚至给工作造成被动。

4、驾驭全局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对年轻干部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最需要学习提高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就要有政治家的风范,信念坚定,胸怀宽阔,处事大度、冷静,遇事善于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处于主动地位。如掌握实情的认知能力,因势利导、敏捷精确的决断能力,审时度势的调控能力,以及化险为夷的应变能力等。

5、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依法治院、依法治所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讲:“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本领,这是新时期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证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谓依法行政,最根本的就是依法管理,确保领导工作政治方向的无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

6、广泛团结同志的能力。领导工作中必须广泛团结同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领导工作的基础性要求。讲广泛团结同志,就不是只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关键是要能够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达到新的团结。不能与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合作共事,就势必成为孤家寡人或形成小集团,必然影响事业的发展。当然讲团结,是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对有不同意见的同志要求大同存小异,一切从有利于工作这个根本利益出发,从工作大局出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并非易事。然而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求做到,不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领导干部的修养

领导干部是要讲修养的。修养是人生资本,而且伴随终生,同时修养还是多方面的、不易的和非常重要的。有修养的领导是有影响力的领导。

所谓修,有整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有养成、培养、涵养的意思。修养既包括举止、仪表、礼貌、情操等方面的陶冶和锻炼,也包括政治思想、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造诣和水平。修养是一个人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所要经历的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有人说,人的最大悲剧是性格悲剧,不好的性格往往是缺乏修养。其实不然,没修养的人讲性格,有修养的人讲素质,或不依赖于性格。比如伟人,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但每个人同时都很有修养,都有宽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靠人格价值的魅力,令世人难以忘怀。我们虽不能与伟人相比,但是可以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做人的风范。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人不像领导的样子,不够领导的条件。那么到底缺什么呢?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首先反映出来的就是修养不够,内涵不深,层次不高。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东西,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说,别人不做的,他也不愿做;遇到利益争先恐后,生怕自己吃亏;言谈话语,积极不足,消极有余;遇到矛盾和问题,束手无策,排解无力;讲的多,干的少,甚至所负责的工作难以看到成绩。

修养是不以职务、年龄、性别、学历、资历为前提的,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不同的努力必然有不同的结果。但有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领导干部应当比群众做得更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是领导干部,有这个责任。关于领导干部的修养,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需要认真把握的:  

1、 领导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领导者的心理素养,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及其修养。心理素养包括个性倾向品质、气质品质、性格品质等。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顾全大局、正确评价自己、自信自尊、善于团结同志、容忍自控能力,以及面对成绩能够冷静思考、正确对待,面对挫折和失败勇敢承受,面对误解而忍辱负重的能力等。如何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养?一是学点心理学,提高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水平。有些人只注重政治思想和文化业务素养的提高,而不注重心理品质上的自我培养和完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镇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稳定的气质等。一个人如果心理素养不好,即使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也不会有突出的成就。二是磨练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顺利、有效地进行领导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完成困难任务所必备的主观条件。有时候领导者的意志品质,直接影响着整个集体的士气。要养成对自己的行为随时进行评价和调整的习惯。三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是有性格特征和情绪表现的,如果领导者凡事都诉诸情绪,就不能使自己的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不能与下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无法实现领导目标。四是养成良好的气质修养。气质和性格是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的,领导者通过认真的气质修养,可以良化自己的气质,展示给群众更加精彩的东西。五是培养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要学会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找到性格修养的老师。

2、领导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公仆意识,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如何,或者说其政治水平如何,不仅影响着领导者自身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着他们所进行的领导活动的性质。因此,领导者的政治素养在领导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常听人讲,某人政治上强,信念坚定、为人正派、清正廉洁等。同时也会听到,某人政治上不强、在重大问题上是非观念不清。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为人不够诚实等。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做到前者,群众肯定是拥护的,而如果是后者,群众肯定不能接受。

3、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作风素养。作风素养包括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民主、律己、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善于学习、依法行政、崇尚诚信等。领导作风不仅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反映,也体现了领导者的工作宗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虽然不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却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在各种领导活动中可以鲜明地表现出来,群众也能深深感受到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东西。它是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种无声命令,具有感染、激励、带动的影响力。我们常讲,身教重于言教,领导者的言行特别是具体行动,体现着领导者的素质,是一种有形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群众最不喜欢的是那种讲起来条条是道,做起来找不到调的空头理论家。我们有些同志看谁都不如自己,看什么都不顺眼,讲起来自己本事天大,做起来一事无成,有本事就要用在事业上,以实际行动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还有的人,看不得别人有成绩,一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就不高兴,就要千方百计挑毛病甚至制造事端。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反映。

4、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素养。对于利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我们不否认个人利益,但要合理享有个人利益,并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单位利益的关系。对于名利,人人都有名利之欲,但要学会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仅要淡泊名利,更要淡泊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凡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的人,是走不出个人怪圈的,是不能受到人们尊重的,也是不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三、关于领导者的做事和做人

有人把人生概括为两个字,既“人”和“事”,细想起来,不无道理。人的一生烦事多多,路途艰辛,而且志向宏远,奋斗不息。成功者,可著书立说,平平或失败者,会感慨万千。做事做人伴随人生,但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似有学问。按顺序讲,应是先做人后做事,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学什么?应是学知识、学做人,人都做不好怎能做好事。特别是领导同志,要正人先正己。治人之道固然重要,然而为人之道才是根本。一个人的成功是用自己的血汗浇铸而成的,一个人的失败也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一切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败,多数是做人的失败。因此,要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人都做不好,难免做错事。做事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本,要成材先成人。物质贫困固然可怕,而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事是做人的责任,做学问是对做人、做事的总结和升华。

对于做人,谁都不会否定自己,但能够做得很好,并非易事。我们常听人讲,某某人品行不好,心术不正,思想意识差,处事不能公道正派等,讲的就是做人的差距。有人说,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的思想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这个不错。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可以做到的,特别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必须做到的,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做得更好一些,而且有的人已经做出了榜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人格指标定的高一点,个人的价值发挥得更好一些呢?在怎样做人的问题上,有三点是需要注意的:

1、要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主要是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既不要有意的自我夸耀,也不必过分地自我苛求和责备。西方有个哲人说过:“世界上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之所以“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敌人”,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常常了解认识不够。熟知并非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看别人虽然不能做到完全准确,但也基本清楚明白,可就是看自己往往会糊里糊涂,理不出头绪,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明明是做人不到位,大家很有看法,自己却意识不到,长期感觉良好,再加上随着职务的升迁,群众又不好给他指出,致使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以,在这里必须强调领导干部要具备正确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身问题并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能力。

2、要能够正确把握自己。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根本在思想,表现在行动,一个人如果自己也知道做的不好,就是行动不自觉,一到具体问题上,我行我素,任着性子来,甚至还以领导自居,做出不讲道理、不合情理的事情,必然大打自己做人的价值折扣,有损个人的形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能力把握住自己,把最具价值的东西展示给群众,发挥在实际工作上。

3、要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但不管怎样,都在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需要。而完善自己是调整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方面。完善自己就是要按照人生价值观的要求,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常看其不足,常思其所需,以努力进取的姿态,不断充实所需的东西。

对于做事,人做好了,做事就有了基础,因为谋事是靠人来实现的,而谋事又是做事的前提。谋事的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出领导者的整体素质。领导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预见性。古人言:“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领导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谋事的过程,需要具备一点超前的意识,以及把握工作发展总趋势的能力。

2、要多谋善断。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都是纷繁复杂的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要解决问题必须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发挥潜能。遇事多谋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多思,二是主意要多、方案要多。不多思提不出问题,想不出点子。主意少了,无法比较,方案多了,才能择优。善断来自多谋,这是个比较择优的过程。

3、要讲民主。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勤于谋事,而且还善于依靠别人,借用“外脑”。在谋事阶段上,领导者要有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能力,特别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只有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出智慧的火花。更何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已成古训,多听点不同意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有利于克服和防止领导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4、要有创造性或创新性。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为什么?主要是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是创造赋予了社会以生机和活力。创造在于出新,领导者要善于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想别人未曾想过的主意,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凡事都因循守旧,社会只能停滞不前,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但创新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不能搞脱离实际的东西。

5、要讲科学性。科学性是领导决策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事成败的关键。拍脑袋办事,不可能把事情办好。要做到科学性,必须把握两点:一是要有个人的内涵资本,具备较高层次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二是要切实了解情况,使分析、判断和决策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领导干部不但在决策和处理问题过程中要讲科学性,在看人看事上也要讲科学性。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人看事。因为一个人看同一事物,会由于站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并且都认为个人的看法是对的,但正确的只有一个,关键是能否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一列火车,你站在双轨之间看,是处在双轨之中,而你站在双轨之右看,它偏向双轨之左,而你站在双轨之左看,它又会偏向双轨之右。不信,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四、关于领导者的管理责任

管理是领导的责任,领导工作是以管理的形式来实现的,同时管理又是领导者科学决策和实现任务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项由人、财、物、时空、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人是系统中的核心。事在人为,物在人用,什么都离不开人。现代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我们过去的大锅饭,为什么不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就是没有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

我院的聘用制改革,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要求,今年已在几个单位试点,拟安排明年讨论并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聘用制之后,我们所局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更重,工作要求更高。我院不同于中央国家机关党政部门,我们是两级法人单位,除院里之外,各所都是法人单位,都具有法人地位,都承担着法人的责任。因此各所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起管人、管事、管好自己一切事物的责任。

在管理方面,全院大多数单位做得不错,但有的单位做得还不够。有的领导干部只重视抓业务,不关心队伍建设,致使部门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有的领导干部不太明确自己的责任,喜欢管顺心的事,好管的事,有利于自己的事,而遇到麻烦的、难处理的事,就绕着走,甚至推来推去,使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还有的领导干部,不注意关心同志特别是有实际困难的同志,遇到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按政策要求、按现有条件做好思想工作,把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给予认真的解决,而是矛盾上交,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履行好领导的管理责任,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管理者要想管好别人,首先应该管好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领导的,说得再多、再好,而做的不行,不如不说。率先垂范,做出样子,是一种无声的力量。领导工作都是跟人打交道的,要想管好别人,就应当以实际行动告诉别人怎么做。管人的最大效力在于以领导者自身的榜样影响人,就是以德服人,以公平服人,以廉树威。公道正派就能明辨是非,品行端正就会有慑服人的力量。古人言:“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为官尚能如此,而我们共产党人居官者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我们的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

管理者要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

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事事“好人”主义,喜欢“多栽花,少栽草”。处理事情,不敢坚持原则,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遇到问题总是怕得罪人,绕着走。这种情况的根子在于私心。这样的领导多了,势必误事。我记得前两年媒体有一篇题为《集体淡漠比腐败更可怕》的文章,披露了某单位领导在研究决策问题时,对于涉及明显与党的政策及有关规定不一致的内容,没人敢于坚持原则,最后集体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造成了不应有的影响。

管理者要讲究工作方法

因领导者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管理工作中方法、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良好的处事方法和协调艺术,是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这里有几点提出来与大家一同思考:

要善于尊重人。这是协商共事的前提,在工作中,管理者既要尊重上级,也要尊重同级、下级和群众;既要尊重别人的人格,也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对被管理者的意见,要注意倾听,不要以领导自居,态度冷漠,爱理不理。这样有利于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增强彼此间的信任,从而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当被管理者反应比较片面、过激时,一般地说,也要注意批评的场合和分寸。要善于冷静、沉着地加以引导,使对方感到领导是在顾全他的面子,维护他的威信。当然对于明显违反纪律、政策的无理要求,则另当别论。

要坦诚待人。与人相交贵在诚,特别是管理者真诚待人,才能使被管理者打消顾虑,赢得信任,增强思想交流的质量。管理者切忌拿腔拿调摆架子,让人看了害怕,听了心里没底,想和你交心,想全身心地支持你的工作,也鼓不起足够的勇气。所以,管理者要有坦荡、磊落、真诚无私的可贵品德。

要善于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遇事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想问题,假如自己处在人家那个位置会有什么想法、要求,会希望怎么办等。这样做可以减少距离,更容易了解事物的主客观原因,有利于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做出的决定更加公正,更加符合实际,更能为双方所接受。当然,在换位思考中,应注意既要能进入被管理者的角色,又要能从这个角色中跳出来。进去是为了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期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症结;跳出来是为了避免被客体所左右,从而丧失自己的责任。

管理者要豁达大度,胸襟开阔

豁达大度、胸襟开阔是领导者涵养的展示,是管理者良好风范和具有自信心的一个重要表现。管理者面对复杂的问题、众多的意见、各种各样的态度,如果没有开阔的胸襟,就难以进行冷静的思考。领导者要有良好的修养,正确对待别人的偏差和失误,正确对待涉及自己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理解不理解的矛盾和问题,切忌斤斤计较,降低自己的身份。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领导者在必要时要忘记他所受的侮辱,要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量。”这种忍让并不意味着软弱无能,相反,却展示了领导者超常的内涵。同时,管理者在得理的情况下做到胸襟开阔,可能是不难的,难的是在不得理的情况下能否做得很好,并赢得别人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宽容,不是不要原则,而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管理者要务实效办实事

我总认为,无论哪一级领导,在其位不能谋其政,在其位不干事、不能干事、干不了事,从大的方面讲,是误党误国,从小的方面讲,是误事误人,对不起群众,对不起自己承担的责任。共产党干部的为官之本,应在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人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认为我们各级干部的官衔只是个符号,这个符号只能用来写好为群众、为单位办实事的文章,决不能用来做沽名钓誉的筹码,否则对不起这个符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对得起自己的符号,无论符号大小,都要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尽职尽责。而且,不论这个符号怎么变,都要服从为人民办实事这个大前提。既不能用这个符号去吓人、压人,更不能用这个符号去谋取私利。常言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应加上一句,官不在大,做事就行,再大的官,不做事也没用。

关于领导者的群众基础。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它的理解,容易走入误区,有必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进行简单的探讨。有人认为,群众基础,就是少得罪人,少说话,少管事,把遇事绕开矛盾作为提高自己群众基础的主要因素。因而有些领导干部就把自己放到了不适当的地位,对工作采取管不如不管、多管不如少管的态度,对问题采取看到等于没看到、听到等于没听到的办法。但就是忘掉了自己是干什么的,只看到了一时一事,没有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思考群众特别是多数群众的要求。

什么是群众基础,简单讲就是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认可程度,它是群众对领导干部综合指标的反映。领导干部是单位责任的代表,是群众利益的实施者,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坚力量。领导者自身素质如何,群众自有公论,如果群众认为你素质很高,而且是很负责任、很有作为的领导,就是有点不是,群众也是会肯定你的。要想树立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什么位置,就是公仆位置,这是处理与群众关系的基础。首先要明确你是领导,是群众把你推到领导岗位的,是大家对你的信任。其次要明确当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名誉地位,还是为党多做工作、为群众多干事。第三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是做人民的公仆,还是当官做老爷。领导就是服务,当领导的只要时刻想着给大家办事,为大家谋利益,群众是一定会拥护你的。

给群众以信心。给群众什么样的信心?一是有榜样的力量,有学习的目标。二是工作扎实有序,让群众知道怎么做。三是成绩显著,让群众看到希望。要让群众看到领导良好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开阔的胸襟,处事得当,开拓进取,关心同志,且有前瞻眼光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等。一句话,就是让群众看到一个有能力的领导。那么,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干什么都能把什么事干好,就是有本事挑起肩上的任何担子。这样的领导,相信群众是不会对他没有信心的,相信是不会没有群众基础的。

坚持原则,敢于负责。要相信,群众需要的领导,是敢于坚持原则,特别是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特殊的情况,是非观念分明,扶正压邪的领导,需要不怕得罪人,能够给自己做主的领导。但是,这些年来,也确实有些人学滑了,熟练地掌握了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政治技巧。这就是在是非问题上不敢坚持原则,怕负责任,讨论问题或决策时尽量保持沉默,如果非要表态,则装糊涂或发表一些人们爱听的、模棱两可的意见。这样的情况,一次或许还可以,时间长了,群众是绝对不会接受的,群众基础肯定不会好。

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作为领导干部,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营造本单位和谐的工作环境。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既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又是领导干部所不可或缺的,只是和大家一起提出共同作些引深思考,以求有所启发。仅是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版权所有(C):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2007)    版权所有(C)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