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继续教育
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冷溶在新任所局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 (2006.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中央把六中全会的主题确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高度,从保证我国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党中央驾驭全局的清晰思路和深远的战略考虑。既有现实针对性,也有深远的战略考虑。我们要深刻认识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列宁到毛泽东,经过了丰富而曲折的实践过程,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有很多深刻的认识和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探索,国家取得巨大发展进步,同时也出现了四个多样化日益发展的趋势等新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已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等,都突出地显现出来。在实践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认识得越来越深刻了。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重要论断,他强调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新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创新。要从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特别需要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提出总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其性质和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做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重大判断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在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理论时需要正确认识几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只是提供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要真正做到社会和谐,还取决于我们的艰苦努力。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将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阶段。三是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远大目标,也是现实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我们要坚持两个纲领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提出与当前情况和实际发展水平相符合的那样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全院所局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领会好中央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尤其重要。要认真研究具体问题,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很重视,我们要深刻领会好中央的各项精神,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多想办法,多出主意,使研究成果切实运用到实际中去。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而且要带领大家一起干,特别要引导好年轻的学者,要切实把握好政治方向,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C):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2007)    版权所有(C)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