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工作
关于我院推荐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候选人的公示 (2010.09)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遴选与培养实施办法>的通知》(新出人[2007]70)和《关于开展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选拔活动的通知》(新出厅字[2010]316)要求,我院开展了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选拔工作。经院属各单位推荐,人事教育局、科研局协商,并报请院领导审定,我院拟推荐历史所彭卫、社科出版社赵剑英、考古所施劲松、工经所张书新等4人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候选人。

现将候选人有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091016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名向人事教育局反映。
    
受理单位:人事教育局专家与职称处
    
联系电话:85195091
    
    址:建国门内大街5号(院科研大楼252房间)
    
邮政编码: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

 

附件1

历史所彭卫推荐材料

(学术类领军人才)

 

  

  

性别

  

汉族

出生年月

19592

学位

硕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
及职务

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主编

专业职务

研究员

从事新闻出版
工作年限

25

个人专长

秦汉史、史学理
论、史学史

主要工作
经历及社
会兼职

198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史学理论研究》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学年鉴》编委。

曾受

奖励

情况

1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工作业绩获奖情况:
在担任《中国史研究》副主编、主编期间,该杂志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期刊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四届优秀期刊奖优秀奖。
3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汉代婚姻形态》(独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独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专家提名奖。

 

 

 

 

 

   彭卫同志长期从事历史学专业学术期刊编辑工作。1988年担任《中国史研究》杂志副主编,在协助主编工作期间,倡导务实求真的办刊方针,这也成为《中国史研究》杂志的学术风格,并得到学界的首肯。2005年担任《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全面主持《中国史研究》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成就如下:
   第一,对该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主要包括(1)学术期刊具有继承和创新双重性,中国人文学术期刊的学术增长点应建立在国际性关照和对前沿问题思考的基础上。(2)学术期刊应当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这种学术个性不是地域性的,而是办刊人整体构造的学术理念。(3)学术期刊应努力担当起引领学术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不曾断裂的文明,对于中国古代历史重大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同时也是对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贡献。作为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史研究》杂志,应积极致力于这个方面的工作。(4)与一般期刊不同,学术杂志的编辑通常也是本专业业内人员。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本学科已有研究状况的同时,关注某些新的研究范式,努力开掘其中可能存在的具有创造性的内容。
   第二,提出《中国史研究》杂志论文技术规范标准,完善了《中国史研究》的学术质量衡定和技术规范。《中国史研究》杂志在国内外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中有着较高的学术声望,在大陆和台湾多种系列历史专业杂志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
   第三,在具体工作中,力图使《中国史研究》杂志能够站在国际前沿,并在引领学术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近5年来,《中国史研究》杂志开办了“出土资料与古史研究”、“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唐宋变革论讨论”等专栏,组织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王制向帝制的转变、帝制社会内部的变化以及近代化过程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彭卫同志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古代史学史和史学理论领域。目前已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有《汉代婚姻形态》、《历史的心镜》、《穿越历史的丛林》、《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合著)。一些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先秦秦汉史》、《文化研究》、《历史学文摘》,以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法国《汉学书刊提要》等国内外报刊全文或摘要转录。

             

 

附件2

社科出版社赵剑英推荐材料

(业务类领军人才)

 

  

赵剑英

性别

  

汉族

出生年月

196410

学位

博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
及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

专业职务

  

从事新闻出版
工作年限

21

个人专长

马克思主义哲学、
编辑

主要工作
经历及社
会兼职

1989.8-1994.8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室编辑、室副主任。
1994.8-200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期间1995.12-1997.8借调到新华社澳门分社政策研究室工作)。
2000.12-2007.7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机关党委书记。(期间2004.9-2005.1中央党校第2期半年制中青班学员)。
2007.7
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社学术委员会主任。
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著作权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曾受

奖励

情况

1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工作业绩获奖情况:
担任社科出版社总编辑以来,由社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摩诃婆罗多》,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08)。担任社科杂志社副总编辑期间,《中国社会科学》两次获我国期刊最高奖——国家期刊奖,并多次获社科院优秀期刊奖。
3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试论实践活动运行机制》(论文)获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当前腐败的新动向及其原因分析》(研究报告,第一作者)获院2007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

 

 

 

 

 

   赵剑英同志长期从事社科期刊编辑和出版工作,同时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为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是一位学者型的管理干部。
   在社科出版社工作以来,他提出坚持“立足全院,面向全国,瞄准精品,占领学术出版高地”的学术出版思路;高度重视选题结构规划和选题思路,下大力气抓选题策划和重点出版项目,以凸现我社学术出版特色,扩大我社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巩固我社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重镇的地位;推动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大力推动改制转企和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抓好三审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关;大力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在与班子成员和全体编辑职工共同努力下,我社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显著。2007出书600余种,总收入6千多万元,2008年出版图书达800余种,总收入7千多万元。2009年出书近900种,生产总码洋1.2亿元,图书发货总码洋1.1亿元,实现年收入近9000多万元,年均上缴国家税金623多万元,税后利润600多万元,国有资产分红400万元。资产总规模已达亿元以上。这些数字对于那些规模大的出版集团来讲似乎不值一提,但对于一家坚守学术出版定位的社会科学专业出版社来讲实属不易。
   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社的出版品牌、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社会效益显著。我社出版了大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和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重大或重点课题的优秀结项成果,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许多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2008年,由我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摩诃婆罗多》,荣获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最高荣誉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出版定位明确、品牌特色鲜明,在广大学者和读者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在全国学术类出版单位中,学术品牌、出版能力、经济指标均位居前列,业已成为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的重镇。

             

 

附件3

考古所施劲松推荐材料

(学术类领军人才)

 

  

施劲松

性别

  

汉族

出生年月

19687

学位

博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
及职务

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主任

专业职务

研究员

从事新闻出版
工作年限

14

个人专长

商周考古学

主要工作
经历及社
会兼职

1996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编辑室工作,历任《考古学报》和《考古》的编辑、学术秘书、《考古》编辑部主任、考古编辑室副主任,20018月主持考古杂志社日常工作,2003年任《考古》副主编,2005年任编辑室主任、研究员,2007年任考古编辑室主任(考古杂志社社长)。期间,199912月至2000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系进行学术访问。

曾受

奖励

情况

1、在任《考古》责任编辑期间,《考古》于1998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
2
、在主持考古杂志社工作和具体负责《考古》期间,《考古》于2001年被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百期刊”,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奖一等奖,2003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期刊奖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期刊奖一等奖。

 

 

 

 

 

   施劲松同志长期从事考古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目前,他负责考古杂志社《考古》、《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和《中国考古学》(英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办刊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刊方向,在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编辑出版任务,保证了各刊物在我国考古学学术期刊中的领先地位。
   为了办好学术名刊,更好地发挥刊物服务学术、繁荣学术和引导学术的作用,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大力开展刊物的选题策划,建立了刊物的选题和组稿机制,围绕考古新发现和重要学术课题等,每年均策划、组织多组重要专稿;为突出刊物的特点和办刊思路,完善刊物栏目制;为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加强和完善审稿制度,积极推行双向匿名审稿;为提高刊物的编校质量,坚持规范化编辑,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和期刊检查制等。经共同努力,《考古》和《考古学报》始终保持了中国考古学核心期刊的地位,两刊的被引用率及海外发行量在中文社科期刊中名列前茅,《考古》在历次重大评奖活动中连续荣获嘉奖。
   为扩大刊物的学术影响和充分发挥考古杂志社学术平台的作用,参与或具体组织了许多重要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如“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全国考古出版物学术规范研讨会”、“期刊建设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暨纪念《考古》创刊500期学术研讨会”,以及9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等。这些活动对促进考古学的发展和考古学学术期刊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继承发扬学者办刊的传统,潜心学术研究,围绕商周青铜器、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同时,还参与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等。

             

 

附件4

工经所张书新推荐材料

(经营管理类领军人才)

 

  

张书新

性别

  

汉族

出生年月

19638

学位

硕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
及职务

工经所《精品购物指南》总编辑

专业职务

主任编辑

从事新闻出版
工作年限

24

个人专长

媒体策划、媒体经
营与管理、整合营
销传播

主要工作
经历及社
会兼职

1987年在中国经营报社工作,任中国经营报编辑、记者;
1988
-1992年在中国经营报工作,历任理论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办公室主任;
1992
年创办《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历任社长、总编辑。
2005
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兼职研究生导师;2009年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

曾受

奖励

情况

2005年、2007年、2008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评为“中国报业十大人物”;
2010
年被中国报业网评为“中国传媒融合领军人物”。

 

 

 

 

 

   张书新同志是《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以下称《精品》)的核心创办人和经营管理者之一,于1992年创办《精品》,开创了中国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先河。
   张书新同志积极倡导《精品》的市场化办报理念。18年来,《精品》从市场中不断获得生机与活力,将“创新”与“竞争”作为自身的核心价值,依靠市场化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以及对市场的把握日益壮大。《精品》精准的产品定位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独创的经营模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以鲜明的定位取得了在北京,乃至全国传媒市场的独特影响力。
   目前报社拥有一支700余人的专业化、年轻化的采编经营团队,年实际经营产值3亿余元。据慧聪邓白氏媒体研究公司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09年《精品购物指南》广告见刊额位列全国所有平面媒体(包括近2000种报纸和9000余种期刊)广告收入的第9位!凭借在北京报业市场以及全国报业市场中的优秀表现,《精品购物指南》被全国文明办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单位评为“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2005)”,荣获“北京市著名商标”称号,并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评为“全国生活服务类报纸竞争力10强”。
   除保持《精品》稳健发展,张书新同志还致力于打造一个“引领都市生活时尚的传媒集团”。目前《精品》已经从单份报纸发展为一个时尚生活媒体集群,以《精品购物指南》为主导,陆续推出中国第一本完全时尚周刊《风尚志》、中国第一本高端时尚生活杂志《优品》、出境旅游服务月刊《世界》、高品质财经生活杂志《数字商业时代》等子刊,以及与各省报刊集团合作的沈阳《时尚生活导报》、广州《精品生活》、昆明《精品消费报》、成都《新潮生活周刊》等“精品报系”产品,以及北京时尚资讯门户“精品网”、“漂亮100时尚购物网等新媒体,成功搭建了“542网”立体、多元的传媒发展架构,形成了清晰的集团化产品线体系和战略发展规划。

             

版权所有(C):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2007)    版权所有(C)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